明侍御史钱岱与常熟小辋川四堂

    中华钱氏网 2010年12月18日 中华钱氏网


钱岱(1541-1622),字汝瞻,号秀峰,江苏常熟人。明代隆庆五年(1571)进士,授广州府推官。秩满,召为侍御史,出按齐、楚。年四十四,疏请终养,遂告假引避归乡,于常熟西城营建第宅,富丽堂皇,为邑中首推。优游林下数十年,声色自娱。钱岱归里时,地方官多遗使啬厚瞌。路经扬州,众商人所送礼单中,仅烬仪就有六千两,而扬关监税徐太监则送女乐四名。钱岱回乡后,置备私家昆班女乐一部,女伎童十三人,女教师二人。女伎童年皆十二左右,由教师沈娘娘教戏。关于其宅园情况,《重修常昭合志》有若干记载,如:
“御史钱岱宅在城西,亘山塘、西泾间,有堂曰百顺、豫顺、聚顺、其顺,前后相望,豫顺诸堂大门前各浚一池,夏日荷香数里(后名荷香馆,……)。宅中有四照轩、山满楼,又有环秀、临水居诸胜。”
“小辋川,在山塘泾南,御史钱岱园居也……。屠隆撰记,略曰:小辋川者,海虞钱秀峰先生所构也……先生居在邑城西,居之前有池四绕,池之外有田,田外有河,河外有城,胜擅一邑。先生为园其间,门以外与宅相向。门以内有陌……”
《常熟文史》23辑曾经刊登过李乃成先生的一篇“小辋川钩沉”的文章,对其园门的方位、四址、园景及后世的递变提出了论断,使长期扑朔迷离的小辋川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,其贡献是不可否定的。但文中个别论点尚有商榷之处,比如在园门方位一节中,他以“小辋川园门之外有外门,而此门则与宅相向”推断小辋川的北端方位“恐与其主宅‘百顺堂’之宅,乃临街隔山塘泾而相向”。这里有两个错误:1、“园门之外有外门”,此外门叫什么门?是不是园的门?显然他把这两个门视为同一方向了。而实际这两门是相对的,处在南北两端(后文再分析)。2、把“百顺堂”作为钱岱的“主宅”,又说“钱氏之百顺、其顺俱在虹桥北山塘泾岸”。李先生虽然一再举引《笔梦》1文章,却似乎又不曾仔细读过,所以他不提钱氏的“四堂”,也不知何处是钱氏主宅。但不提“四堂”,就无从谈小辋川的方位,因为它是“与宅相向”(屠隆语)。以下就此对“四堂”稍作探讨。
一、四堂的概念
根据《笔梦》所述,钱岱的“四顺”堂分别名曰集顺、怡顺、其顺、百顺,都是钱氏的豪华第宅。我之所以要这样不嫌累赘地说明,是怕有人当作狭义的“厅堂”来理解而认为它们仅是小辋川园中的一处建筑。实际上各堂规模甚大,《笔梦》中说百顺堂“连房洞闼几及四百余间”就可证明。反之,钱氏在西城的第宅亦仅此四堂,所谓“西城第宅其最著者曰集顺、怡顺、百顺、其顺……盘亘山塘西泾,邑中甲第此为首推”。
二、四堂俱姓钱,“百顺”非主宅
《笔梦》载“百顺则女乐聚焉……宴饮用女乐,惟冬月为多”。明代中末页,仕宦人家大都有女乐班以佐宴饮,钱岱家的就很有名,《笔梦》有大量的篇幅记述女乐聚居百顺堂延师教习的情况。而钱岱“古稀以前每多长夜饮,管弦歌舞或至达曙,古稀以后自日入,至夜分而已”。当钱岱“泰昌元年(1620年)十二月考终于集顺堂,有族人某者生忮心,谓集顺不足为丧次,宜治丧于百顺堂,乃……移尸就殡焉。一国哗然,群议为非礼”。为何哗然?因为按传统礼仪,主人该殡殓设灵开吊于主宅,所谓“寿终正寝”。而百顺堂是行乐之处、群女伎居处,若在此治丧是侮辱其人格。所以,百顺堂是个寻欢作乐的地方,不是主宅。
三、四堂踪迹
寻找四堂的踪迹还得靠《笔梦》,因为它的作者是个亲身经历者,能列出钱府收礼清册、女乐名单,对其饮食起居、禀性嗜好等等如数家珍,是非一般朋友所能知晓的。但文中对四堂的叙景多,地理位置说明却极少。而地面建筑物容易物换星移,所以寻踪只能依靠仅有的一点地形描写,用类似数学方程式地一步步推究。
《笔梦》说“集顺、怡顺、百顺、其顺皆前后相望,翚飞斗角,盘亘山塘西泾”。话已经说得很清楚:1、四堂在山塘西泾一带;2、房屋广袤壮丽;3、横向连成一片;4、纵深前后相对。所谓的山塘西泾就是指西门山前塘水进水关起,一直向东至范公桥(位于今山塘泾岸与书院街交汇处),折而向南成一直角。相应河流的沿岸,向南的一段称“西泾岸”,向西的一段称“西山塘泾岸”2,四堂就在这路段上。
四堂在清代初就已经全部易主,幸亏它的名声给后人留下了一点点踪迹。在山塘泾岸西段有一处地方叫“百忍堂”,三十年代后把它作了正式的街名,其实以前这里分别是“临水居”和“百忍堂”,是两段路。“百忍堂”也是堂名,与“百顺堂”谐音。百忍堂周姓的屋相传就是当年钱岱的百顺堂。我家与周家有葭莩之亲,小时候常出入他家,有好多房屋还保存着原样,高厅堂、长备弄、砖墙壁、粗柱石,地基高如殿堂,庭院大可跑马,犹如古画中的官衙宫阙。周家后堂背后有一石跨门,除了重阳日或大伏天开门一次外,终年闭锁。门内是个后院(位于今虞山大戏院大门处),杂草丛生,靠东北一转侧是楼房,纸糊窗格的楼窗紧闭,他们说这就是当年女乐居住的地方,还说夜有“鬼”哭。楼前那口被土石掩埋的老井,先辈买下这房浚井时,曾出一骸骨,传为当年解散女乐时投井者等等。尽管这是牵强附会吓唬小孩的话,但房屋建筑的规模是符合钱氏之堂的。
百忍堂之印证百顺堂,除了周家屋就是明代建筑外,其桥厅与大厅之间东侧的水池也符合《笔梦》所载:“每(堂)大门前浚一荷池……惟百顺在山塘泾岸,荷池在厅事之旁……”。这里的房屋在清、民时期归蒋阁老(廷锡)家所有,池西南房屋在清末归丁家。由此可见,钱岱百顺堂四址大概为东讫临水居或庙弄,南沿西泾河,西到青龙巷,北至西门大街。所谓“连房洞闼几及四百余间”不是夸大之词。
设若“百顺”位置确立,其他三“顺”就应与它隔河相望,《笔梦》所谓“皆前后相望”、“惟百顺在山塘泾岸”、“治丧于百顺堂,乃于山堂泾岸西城河两岸起席厂作过街棚”之句都是证明。那么谁与“百顺”隔河相望呢?是环秀顾家。顾家与我表亲,当时其屋也曾重门叠户,也有明代的建筑和“百顺”的宏伟。在后进沿河部分已经遭火焚毁,但废墟上残留的地坪和柱磉石则与百顺如出一辙。顾姓厅事西有一花苑,水池有太湖石围绕,给我的印象又恰与《笔梦》所载集顺堂相吻合:“集顺堂右为山满楼……山满楼之右为四照轩,轩后有池,池上皆湖石……湖山之上有亭……西城山景踊跃亭前……轩前皆英山石,……轩之左右亦皆湖石为山……水石布置最为幽秀……”3。顾家东邻是沈石友宅,再东为翁府,再东为曾氏义庄,这几家连成一片的深广大小几与“百顺”的范围相等又相对。
三堂门前有荷池是验证的唯一地形特征。在民国时,沈宅门前的照墙后尚有一个池潭,而翁府门前隔着照墙是曾园后池,两池仅一墙之隔,墙下是空的,两者相连俨然是一矩形荷池,又恰在这一群房屋面前的正中地位,因此,论其为集顺堂遗址是可以成立的。再看曾园中曾经有一长堤,若把其两端分别向东西两头作延长连线,就可以在找到两处水池的痕迹,一在今角里(原天官坊附近有方荷池),一在顾宅之西侧。这两处北都临近一个方正的房屋群体,这些群体连同“集顺”共三个房屋群体的背侧又都整齐划一地在西山塘泾的下岸边。因此,无论规模还是位置,都符合“翚飞斗角”的《笔梦》所说。
四堂位置既定,按屠龙所记小辋川在钱宅之相向面,那么可见小辋川的位置仅是沿九万圩西段的一横向狭长地带。其实,屠文之门系园后门,故与宅“相向”。而所谓“循陌以南则园之门也,颜之曰小辋川”是指九万圩岸边的前门。按旧传统,大户人家主屋均面南,正门也面南。所以,尽管“辋川”出入以北门为便,但不得不依南门为正题园名。屠文的描写从北门写止南门,再从南门分左右两面分叙景物,故有“之北”、“以北”之称,否则就会解读不通,也难怪李文会误解其意了。
明代进士钱岱在家乡常熟修建别墅,即名为“小辋川”。

钱岱的小辋川依水而建,无论怎样引入虞山风光,也只是园林艺术。

我喜欢钱岱的小辋川纯粹是因为昆曲,昆曲引入园林,那戏中的杜丽娘托着长长的水袖跟着她的人,飘然走下台来,又翩翩消失于那个游廊的尽头,想象一下即刻美得销魂。

良辰美景奈何天,

赏心乐事谁家院。

朝飞暮卷,

云霞翠轩;

雨丝风片,

烟波画船。

这风致即是钱岱的小辋川。

钱岱是明代隆庆年间进士,四十四岁时,辞官后回乡怡养,之后遂优游林下数十年,声色自娱。钱岱回乡,依水而建小辋川。于园内置备私家昆班,每每与贵达名流园内雅集,家班中训练有素的伶人便于水榭花亭之内,衣袂纷然,辞气轻扬。

夜色里借着一园水气,婉转流丽于虞山之上空。奢华而雅量。真真是文人士人的富贵逸乐之境。明代的文人是最会享受的,他们当中大部分为江南仕族,蓄养家班成为明万历时期的一大盛事。

昆曲,就此被江南文人如此咬钉嚼铁、一字百磨地雕琢,使其情词婉丽,风雅无边。后终成国之精粹。

可以想象一下,或三五好友,或知已红颜,于淡月中,听昆曲于水阁之上,“真人”所发“真声”,天机自动,任性而发,音圆好如珠环,悠然摇曳,惊了人心。

如今,闲步此园,那清冷冷入云的曲子,已穿过了时空,依旧回啭。让人想起小辋川的曲院回廊中始终有一个纤秀的影子,穿花度柳。此人便是钱家班的教师沈娘娘。

沈娘娘原是申府的教师。后来钱岱接替申府,成为申府主人,遂为钱府教师。

她一生为伶,善度曲,十一二岁时进申府家班,一直到申相国离世,沈娘娘从没离开过申府。申相国即是申时行,明嘉靖年间的进士第一,曾御笔钦点为状元郎,万历时的吏部尚书,大学士。

接替申府的第二位主人,即是钱岱。主人更替时,沈娘娘已六十有余,但她依然歌喉一出,音节嘹亮。可想她正当年时,在申相国家曾是怎样的红人。

她一生未出这个深宅府第,她的一生是戏里的人。

早年的她,在苏州七里山塘的河道里漂泊,草台戏班里的那个沈姑娘看尽了这险境江湖,或许自她跨入申家侯门的那一刻起,便已把心收服,不想再迈出一步。

钱岱在其《笔梦叙》中多有记录:

秋时或游小辋川或坐四照轩,遇枫叶落,则登挹翠亭。列酒肴,命姬妾每清歌一曲,进酒一觞,至夜张灯亭上,弦管迭奏。每于酒筵散后,摆列舞桌,或四张,或八张,女教师配齐身材长短,著一色舞衣,音乐竞奏。歌曲一阕,乃立舞桌起舞。疾徐高下,节奏齐合,长袖旖旎,彩裾闪烁,宛如洛神、巫女从空而降。

这是秋天时候,枫叶落时,小辋川内一场关于伶人与文人的盛宴。

家班里的伶人往往与主人亦妾亦俾的身份,名伶与地位显赫的主人那么近距离的相对,歌管繁弦,情嗔情痴,那红颜面上的一颦一笑,他都懂得,都扣着他的心。就这样风花雪月四季相守,想不堕入都难。

这在沈娘娘的内心或许是欢喜的,戏里的人生即在她的面前。

她不用登高履险,宿水餐风,如《琵琶记》中的赵五娘一样,身背琵琶,沿路弹唱乞食,往京城寻那高中状元的夫。她在如此侯门,身边就日日守着状元公,日日与他消磨断肠句。她有什么不足?她是哪世修来的福。

与他咫尺相隔的人,即是人世里活生生的状元郎,只是对着他,看见他幽怜的眼神,她即想哭,她这一生在他的荫护下,过得富足而欣悦,她已别无所求,她只消将自己生动地扮在戏里,亦哭亦笑,亦真亦假。

花槅木障的园内,她与申相国并坐,她度曲,他填词,笛管萧萧,她一时分不清这是戏里还是戏外。

她这一扮,即是五十年。

申相国殁后,她也不想出这个园子,这里有她的一切,纤纤足痕,一草一阶亦有他的味道,有她的幽秘心事,他走了,她依旧故人相守。每忆良宵公子伴,梦魂长挂红楼。

钱岱接管申府,依然让她掌管钱家班,并将之写入《梦笔叙》。

虽寥寥数语。却是风花飞落,岁序无言。

家班里的伶人与主人,英雄美人,演足了戏份,即是这小辋川里的人间岁月


分享按钮>>明末巡抚------钱继登
>>辽宁丹东钱氏祖、清道员------钱鑅